平水清浏文学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楼主: 黯然神经

寂寞品联

[复制链接]

648

主题

7666

回帖

2万

积分

游客

积分
20171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4-28 15:25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出句:笑他庸耳不识韵 [落梅]
对句:负我瑶琴欲断弦 [流月长河]

“摔破瑶琴凤尾寒,子期不在对谁弹?”古有伯牙因知音已逝,无处寻“高山流水”,心有戚戚焉之善,遂愤而摔琴绝弦。可知不为世人解意,是如此苦闷与无奈。
落梅此出的“韵”从狭义上讲是琴韵,广义上便是人心,一笔一画一弦何不是由心而发,若无人知其所含况味,只孤芳自赏,毕竟遗憾。流月之对承接上无可挑剔,不识韵/欲断弦,决绝中亦见当年伯牙之悲凉,正所谓“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?”
此上下联浑然一体,借琴喻情,足见情谊之可贵,世事之难如意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48

主题

7666

回帖

2万

积分

游客

积分
20171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4-28 15:25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出句:并非一路都成景 [风景]
对句:已是十年未动容 [寒泉水]

出句简朴而富含哲理。想人世一遭,有多少春暖花开,便有多少凛冽寒冬,是不为人意所改。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一生无半点坎坷,尽是春风得意。前路也许有风花雪月,也许是无尽黑暗,且不必把一切想的太完美,“人无千日好,花无百日红”,只有经历过了,才知道人生的真谛。
寒泉水联友此对,便展现了一种沧海桑田后的淡然。好一个“不动容”,既承又转,所指不管人事枯荣,皆不再妄起波澜,只道“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”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48

主题

7666

回帖

2万

积分

游客

积分
20171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4-28 15:25:45 | 显示全部楼层
出句:常叹江湖无烈酒 [无盐族]
对句:但期天地起惊雷 [剑冷天河]

江湖豪杰可以不要功名,不要美人,却能与酒肝胆相照。多少英雄掷杯一去,慨然醉卧沙场,是何等快哉。最恨莫过于空有抱负,英雄无用武之地。
出句的“无烈酒”想来便是借酒抒发一种生不逢时,难一展壮志的感叹,是而引出了天河的“期惊雷”。真正的勇士岂甘在混沌中无所作为,惊雷可以唤醒沉默的灵魂,风雨会磨砺出刚毅的身躯,自当呐喊一声:“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!”
整联在一叹一期中呈现了江湖儿女之性情,勇者之气概。下联将上联“常叹”中显出的略略悲观转至积极,尤可取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48

主题

7666

回帖

2万

积分

游客

积分
20171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4-28 15:25:56 | 显示全部楼层
出句:桃花已做红颜久【快乐神仙】
对句:竹子曾修青史多【大大卷子】
  
此联端的是巧,然更可品是巧中有味。
句中的桃花扣一“红”字,喻作“红颜”,“人面桃花”古来诗家便不吝文笔,多见动人处。对句以竹子扣一“青”字,又借指竹简史册,不可谓不妙也。
上下联对仗极工稳,修辞手法亦相当,但见一柔美,一蕴藉,巧妙与诗意兼顾。桃花似红颜知己般解语生情;竹子有劲节虚怀,使教篆名书史,文字经两位作者烹制,品来煞有趣味,也算的意境联佳构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48

主题

7666

回帖

2万

积分

游客

积分
20171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4-28 15:26:20 | 显示全部楼层
出句:千年以后诗名在【扫冢人】
对句:一冢如今春色深【汨罗江】
  
此出乃直抒壮意,个人感觉或不必再对以旷阔之语,故汨罗江这句甚是欣赏,笔锋一转间,得来无尽深思。
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堪称大家,才名远播,然从另一角度说,不管是谁,最终都不过一杯土。《初夏杂兴》诗之六中的颔联:百年等是一枯冢,四海应无两放翁。想陆游风格豪放,是而有“应无两放翁”之雄奇言,但亦免不了感叹“等是一枯冢”,联中的承转便体现了诗人笔法之老道,及勘悟生死的胸襟。
再看所品这联,手法类似,融合了疏狂与感悟。下比以“一冢”来解构功名事业的最终归属,即上比的“诗名”;再借“春色深”比喻纵岁月轮回,千年以后犹未被尘世遗忘。诗人如在,不枉河山万古春(汨罗江如是阐释自己此对)。
整联在起落间主旨不变,由直抒转至委婉含蓄,品来更觉余味,感慨遂深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48

主题

7666

回帖

2万

积分

游客

积分
20171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4-28 15:26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出句:最悲公道钱能买 [机会主义]
对句:难怪人情纸不如 [简直]
  
机会哥的标志型出句,文字简朴,意理沉痛。或许是有感于这个“恨爹不成刚”的杯具世道。
简直作流水对,用了一个料悟语气的副词起对,很能突出语义的重心,也就是“人情纸不如”,有道是人情薄如纸,然对句所言更甚之,感慨的效果尤是强烈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48

主题

7666

回帖

2万

积分

游客

积分
20171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4-28 15:26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出句:最悲公道钱能买 [机会主义]
对句:难怪人情纸不如 [简直]
  
机会哥的标志型出句,文字简朴,意理沉痛。或许是有感于这个“恨爹不成刚”的杯具世道。
简直作流水对,用了一个料悟语气的副词起对,很能突出语义的重心,也就是“人情纸不如”,有道是人情薄如纸,然对句所言更甚之,感慨的效果尤是强烈。
  
出句:人人尽道花开好 [汔可小安]
对句:岁岁徒悲雁去伤 [简直]

反对句式,对仗工稳。
一般情况下反对为优,花开好/雁去伤,鲜明的反衬中况味顿生。
万物料来如白驹过隙,花好能几日?终是“你方唱罢我登场”。世事无常,喜悲相生,又有几人能做到老范的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。
  
出句:纵然白发拂人意 [纳兰德性]
对句:依旧青衫醉酒家 [简直]

出幅的“纵然”一词决定了不能正对,必须有转折。简直的对幅承转流畅,笔触间起豪放之状。张耒有诗云:“白发惊身老,高楼对日西。运逢诗将健,路入醉乡迷。”便是表达了纵岁月不饶人,却并无颓丧之意,犹是诗当健,酒当醉。此联中的“青衫醉酒家”意境上更见不羁,一扫“白发拂人意”的落魄,对仗亦可圈可点,不失为流水好对。
  
出句:何有樊篱,在心在己 [稻草人]
对句:不同境界,见水见山 [简直]

何有樊篱,无非自设,心有桎梏,处处皆牢。若身无挂碍,便可得从容自在,这就是境界。
简直此对充分理解了出句的旨意,以禅理对应,极是契合。似乎简直的文笔也到了那第三重境界,已反璞归真,看山还是山,看水还是水。
晕个,一不小心又禅上了。。。。。。

出句:酒是多情累 [灵瞳]
对句:花原无意开 [简直]

天下痴情人莫不以酒浇愁,然“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,晚来风急”。这边个情深意切,那厢却是流水无情。简直淡淡一句“花原无意开”直教人冷彻心扉,此时的花是那不可触及的缘分,纵它应时而发,想来也不是为了那个守候的人。
此联寥寥几笔,读来但觉一种无缘的哀,感觉到“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不是生与死,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,你却不知道我爱你”那种痛。
一个平常句子,竟对得余味无穷,简直的脑袋恐怕又要被人借了。  

出句:寂寞江楼听雨客 [一城秋]
对句:苍茫天地断肠声 [简直]

恍见幽州台上的陈子昂穿越而来,于此处苍凉悲壮地叹到: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!”
好吧,我承认,我比较会忽悠。。。。。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48

主题

7666

回帖

2万

积分

游客

积分
20171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4-28 15:27:15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黯然神经 于 2012-4-28 15:27 编辑

出句:黄叶落笺,题成秋色【谢烟客】
对句:征鸿传信,寄到故乡【落梅】

  出幅前后分句关联紧密,对幅亦然。转接上尤见水准,下起的“征鸿传信”似如词中的过片,充分做到了承上启下;一句“寄到故乡”更将出幅隐而未发的情感倾泻而出。
  此对并不局限在颜色字里,以意取胜,当然能顾及再好不过。个人从来相信,文字的好与否,最终还是取决于有否蕴含感情,可否得到读者的共鸣。此出的其他对句也有非常巧妙的,颜色字有对上,修辞手法又相当,然终不及此对流水,使全联的画面背景十分统一。因飘落黄叶而起的幽幽乡思,随着别去的征鸿,更加哀婉绵长,用语亦极真挚感人,故收录之与联友分享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48

主题

7666

回帖

2万

积分

游客

积分
20171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4-28 15:28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 出句:英雄末路焉折剑【落梅】
 对句:风雨前头别有天【流月长河】

  所谓“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”,对句化得很成功。下比亦承亦转,末路/前头之对巧而体现出积极,一扫末路之阴霾,可见作者手段;焉折剑/别有天的对法,跳出了纯粹对字的窠臼,煞是灵活,同时给出句“焉”这个带有疑问的词一个很好的回答。
  一副好联,立意举足轻重,一旦思路被局限,任你再工整的对偶,再漂亮的词汇,亦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。从此对便可知,别致的立意和灵活的笔触对于整联的可读性恁般关键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48

主题

7666

回帖

2万

积分

游客

积分
20171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4-28 15:28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 出句:懒卧花荫寻小醉 [六朝楼主]
 对句:忽听燕语话江南 [雪影横窗]

  未见刀斧痕迹,清雅自然的出幅,纵平常语,犹有动人处。
  对幅加入了拟人手法,使全联添了几分灵动,读来更觉趣味,亦是可取。
  懒卧花荫/忽听燕语,对仗和意境上的契合皆好;寻小醉/话江南,对仗略宽,然这个词似难以移易,当意为先。
  此联虽略有不工,但瑕不掩瑜,笔触间能给人一份恬淡享受;而结语的“话江南”,欲表达沉醉在江南还是思江南,且由读者自己去品味了。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小黑屋|平水清浏 ( 沪ICP备2021008031号 )

GMT+8, 2025-7-6 13:11 , Processed in 0.049153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